国家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简报(201402期)
本 期 目 录 ◆交通运输部副部长王昌顺一行考察平台 ◆交通运输部召开公路甩挂运输企业利用平台推进互联应用工作研讨会 ◆交通运输部综合规划司组织平台全国建设调研 ◆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副主任罗秋科一行考察平台 ◆平台2014年物流信息服务研讨会在杭州召开 ◆联合国亚太经社会在韩国召开亚太地区区域性物流信息共享项目第二次专家会议 ◆平台机房顺利搬迁至中国电信IDC机房 ◆贵州省交通运输厅厅长陈志刚一行调研平台 ◆浙江加快推进医药供应链信息互联 ◆简讯 交通运输部副部长王昌顺一行考察平台 2014年5月8日,交通运输部副部长王昌顺一行赴国家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简称"平台")考察指导。浙江省交通运输厅厅长郭剑彪、郑黎明副厅长陪同考察。 在参观完平台展厅,并听取浙江交通工作和平台建设情况汇报后,王昌顺副部长肯定了近年来浙江交通运输部门在推进交通工作,加强物流信息化和平台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成绩。他认为平台建设定位准确且非常有意义,是政府部门应该做的一项关乎行业转型升级和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工程;平台多国、多层、多省、多方共建的建设机制也有利于凝聚各方合力,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平台发展速度快而且作用非常明显,加快了行业转型升级的步伐,推动了行业信息化水平,降低了物流成本,提高了协同效率,提升了行业监管水平,为物流公共信息服务提供了便利。 王副部长以交通运输部拟与百度开展的合作为例,建议平台可以考虑通过外围合作的方式,集聚多方面的信息资源,促进网络化发展;加强与智能交通的合作,为提供行业运行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寻找有效结合点,加快平台全国推广,更好地促进现代物流发展;加强民航、公路、水运等跨运输方式的信息化协同化发展,促进综合交通发展,提高应急管理水平。 他指出,在平台基础交换网络建设框架下,下一步要重点研究如何推广交通运输物流信息互联共享标准的问题。他表示将在交通运输物流信息互联共享标准推广和以研发中心为载体的平台技术支撑和市场化服务产品研发等方面予以支持,促进平台建设发展和功能发挥。 加强平台基础支撑 推进甩挂联盟发展 ——交通运输部在杭州召开公路甩挂运输企业利用国家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推进互联应用工作研讨会 5月29日,交通运输部运输司在杭州组织召开公路甩挂运输企业利用国家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推进互联应用工作研讨会,部运输司巡视员徐亚华出席会议并进行了指导,来自部运输司、部公路院、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浙江省运管局、浙江国家交通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管理中心(简称"平台管理中心"),10余家甩挂运输企业代表参加了会议。 会议介绍了甩挂运输联盟思路及信息互联方案,分析了我国物流业转型发展的整体态势,指出我国工商企业物流费用率持续下降,工商企业正加快向供应链一体化转型,社会生产从按能力生产向按需求生产转变,降低物流成本更多依靠减少库存量、优化物流流程和库存分布。国家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简称"平台")通过基于统一标准的物流信息共享和交换,将联盟体内多套独立系统构架成一个完整的业务协同联盟系统,协助企业提高协作效率和供应链管理能力,打破信息孤岛,建立面向货物流动全过程的开放的可视化物流供应链信息服务体系,为工商企业提供集成化(网络化)的物流服务、供应链一体化服务、供应商管理库存服务等创新服务提供技术条件;为开展基于货物供应链流程的物流金融(供应链融资)服务、代收货款服务、保税物流等增值服务模式提供技术条件。 会上,宁波万联国际集装箱公司对其基于平台推进"无车承运人"创新联盟互联案例进行了介绍,各参会单位就利用平台推进道路货运行业信息互联共享应用工作进行了研讨。会上,众多参会代表表示,信息化是企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企业联盟发展需要发挥信息化标准化建设在提升物流效率,促进资源整合,强化业务协同和规范管理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平台是政府主导建设的,以标准化为导向的公益、开放、共享的物流信息基础设施工程,建议政府利用平台加强物流信息标准建设和管理,建立和健全行业诚信体系,强化政策引导和支持,为解决企业间信息互联难、共享成本高、协同效率低、资源整合难等问题提供基础支撑。 会上,徐亚华巡视员作了总结发言,他指出,当前物流联盟发展势头好,要重视信息化建设作为现代物流灵魂的重要作用,企业可根据需要主动加强跟平台的对接,充分利用平台促进物流信息资源的交换共享,提高物流协同效率和资源整合水平;平台及相关支撑单位要结合企业物流信息化发展需求,进一步推进平台的应用,为企业信息化发展提供基础支撑、优质服务和解决方案。下一步,交通运输部将针对大家的迫切需求,加快平台全国联网,优先促进车辆、人员、业户等行业信用信息资源的开放共享,加快推进行业诚信体系建设,增强平台应用价值。 交通运输部综合规划司组织平台全国建设调研 3月19日-5月17日,交通运输部综合规划司委托部科学研究院和平台管理中心组成调研小组赴福建、河南、四川等八省市开展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工作推进情况调研。 浙江作为调研的最后一站,部综合规划司综规处处长范振宇协同调研小组赴国家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调研指导,听取了平台管理中心、浙江区域交换节点各项目建设单位及研发中心汇报建设情况,并就平台建设工作推进调研情况、物流园区互联应用方案等进行了交流讨论,并进一步明确了平台建设下一步工作思路。 范振宇处长肯定了平台的建设意义,认为其在战略方向上符合现代物流发展需要,具有重要的行业和社会价值,下一步要进一步理顺平台工作定位和建设机制,以需求为导向推进区域交换节点的建设,同时进一步研究园区互联具体推进等相关问题,落实部补物流园区方案中物流信息化相关要求。 加强标准共建 促进融合发展 ——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副主任罗秋科一行考察平台 2014年5月23日,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副主任罗秋科一行调研国家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简称"平台")。 罗秋科副主任一行参观了平台展厅,听取了平台建设的相关介绍,了解了平台在交通运输物流信息互联共享标准体系(简称"平台标准")建设中的主要做法和思路。双方就下一步如何加强双方合作,推进平台标准体系建立完善和推广应用,促进平台标准和国家标准对接,提升我国物流信息化、标准化水平进行了深入交流。 座谈会上,双方表示国家物流信息化的发展需要顶层设计和整体框架,平台建设通过构建一套标准体系并推动各方应用以促进物流信息互联互通,符合市场需求,是一件深具意义的公益性事业。罗秋科副主任表示,平台标准体系建设拥有良好的建设和应用基础,国家物品编码中心将大力支持平台标准体系建设并推介其开展广泛互联应用;下一步双方将加强标准共建和工作互动,推进平台标准体系与国家标准体系进行系统性对接,促进双方资源共享和融合发展,共同推进我国物流信息标准化建设。 中国物品编码中心是统一组织、协调、管理我国商品条码、物品编码与自动识别技术的专门机构,1991年代表我国加入国际物品编码协会(GS1),负责推广国际通用的、开放的、跨行业的全球统一编码标识系统和供应链管理标准,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平台和标准化解决方案。国家物流信息标准委员会设在该中心。 如何基于公共平台为企业设计和提供服务 ——公共平台2014年物流信息服务研讨会在杭州召开 6月12日,由浙江国家交通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管理中心牵头组织的国家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以下简称"公共平台")物流信息服务研讨会在杭州召开。来自公共平台管理中心运行部的相关负责同志及全国40余家物流信息化服务商共计50人参加本次会议。 会议围绕"物流信息服务商如何基于公共平台为企业设计和提供服务"这一核心,以"基于平台云服务体系下的运营模式探索"与"物流综合信息服务研讨"两个主要话题展开,来自公共平台管理中心运行部、物流信息平台服务商代表分别介绍了公共平台物流云服务体系建设进展及目前已与公共平台实现互联的各物流信息平台的基本情况。物流金融专家、保险公司及物流跟踪、定位服务运营商代表也纷纷发表主题演讲阐述各自的增值服务。同时,会议还就专线物流软件服务商需求、进出口供应链一体化、物流综合信息服务供需洽谈等热点议题组织了专场互动讨论。会上,哈尔滨天龙软件公司、广州市蓝桥软件技术有限公司、广州域普软件科技有限公司与华泰财产保险有限公司达成了基于公共平台提供货运保险增值服务的合作意向,并成功签订了合作协议。 本次研讨会议不仅成功搭建了一个由物流信息化服务商广泛交流的平台,促进了物流信息化领域相关政策、技术、典型案例与成功经验的共享与推广,同时也为推进物流信息化服务商、互联网运营商间基于平台开展深入合作,实现物流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利用营造了良好的沟通环境。本次研讨会的召开将提升广大物流信息化服务商对公共平台物流云服务体系的认识与理解,进一步明确与公共平台长期合作发展的定位与方向,并为推动各物流信息化服务商积极探索与开展基于公共平台物流云服务体系架构下的商业化运营模式与增值服务打下坚实基础,促进双方的合作共赢。 公共平台物流云服务是指依托基础交换网络所构建的一系列数据交换服务、公共信息服务与增值应用服务的统称。目前已有包括飞扬软件、中远网络、四方物流、管车宝、集时通等在内的30余家服务商面向30万家物流相关企业提供物流信息服务。 联合国亚太经社会在韩国召开 亚太地区区域性物流信息共享项目第二次专家会议 发展高效便捷物流系统项目是联合国亚太经社会( UN/ESCAP)开展亚太地区物流信息共享标准制定工作的重要项目。2013年5月,UN/ESCAP、交通运输部和浙江省交通厅在中国杭州举办"发展区域高效便利的物流系统"研讨会,经过深入讨论,UN/ESCAP认为有必要制定亚太地区区域性物流信息共享标准,并邀请NEAL-NET参与标准研究工作。考虑到该项工作将有助于NEAL-NET标准在国际范围的应用推广,NEAL-NET技术专家接受邀请参与项目。2014年3月,项目第一次专家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明确将对以LOGINK和NEAL-NET等为代表的多个国际、国家级物流信息服务系统的建设成果进行研究,总结形成优秀案例以及建设经验,供亚太地区其他国家参考。 项目第二次专家会议于2014年6月10日至11日在韩国首尔举行。在会上,与会各专家分别讲解了前一阶段完成的国家和国际物流信息系统研究报告,并就物流信息系统分类、推荐信息系统数据项、物流信息共享相关标准、物流信息系统组织机构等主题及项目下阶段计划进行了深入讨论。 项目研究的典型系统主要包括中国LOGINK和e-Port,韩国PORT-MIS、SP-IDC、GCTS和u-Trade,日本Colins、NACCS,新加坡TradeNet和PortNet等国家物流信息系统,以及东盟单一窗口、NEAL-NET、e-Freight和MIELE等国际物流信息系统。 项目对LOGINK的讨论主要集中在危险品运输管理、典型用户(特别是大型企业)、成果效益(统计数据)、投资方和投资金额、标准来源等,对NEAL-NET的讨论主要集中在系统架构和功能、运作机制、标准来源、未来发展等。会议将这些典型物流信息系统依据用户、功能、信息、标准、组织机构等进行了分类(国家系统,贸易型系统,合作系统三类),并总结归纳了各个系统所采用的标准,下阶段将分别对这些标准进一步细化研究。 项目将对现有物流信息国际标准进行对比和分析,将LOGINK以及NEAL-NET等具有普及价值的标准上升成为区域性的推荐性标准,并在亚太区域内推广应用。待标准应用产生一定的价值之后再改进并提交给不同的国际标准组织,以探索正式成为国际标准的可能性。 平台机房顺利搬迁至中国电信IDC机房 2014年6月20日至22日,平台顺利完成了现东软机房搬迁至位于杭州滨江的中国电信IDC机房。 平台原机房放置在东软平台展厅内,机柜、电力等可扩展空间有限;缺乏专业管理,已经不能满足平台业务发展的需要。因此需要搬迁至更专业的IDC机房,委托专业机构进行管理。 平台机房搬迁项目于年初完成招标,选择了位于滨江区聚园路8号的中国电信IDC机房作为托管机房,并根据平台的系统架构、设备类型等实际情况,对机柜进行了综合布线、电路设计、特殊机柜安装、承重等方面的改造。对搬迁中的难点:交换系统的停机时间不得大于2小时,制订了专门的技术方案并进行了2次通宵演练。对其中可能发生的各种特殊情况,制订了翔实、全面的应急预案。协调了各应用负责人、搬迁集成商、设备供应商等相关人员进行了长达半年的专门的任务分工和演练。2014年6月20-22日,搬迁组冒雨顺利完成机房搬迁。 此次机房搬迁涉及面广,复杂度高,技术难度大,从前期准备到搬迁成功前后历经半年,成功的搬迁为保障平台安全运行提供了良好的保障,也表明了团队各方面能力的成长和成熟。 各省区域交换节点建设有序推进 今年上半年以来,各省积极进行区域交换节点建设探索,条件成熟的省份正逐步推进本省的区域交换节点建设。 浙江印发了平台浙江交换节点2014年工作要点,建立了由省交通运输厅牵头,港航、机场、运管等业务局联合推进区域交换节点建设和互联应用的建设机制;辽宁、山东、江西、上海、甘肃、吉林、贵州等省相继赴平台就如何推进区域交换节点建设等进行考察交流。 目前黑龙江、安徽、湖南、河南、山西已通过应用通用交换软件实现区域交换节点部署,其中黑龙江和安徽节点保持正常运行,湖南和山西节点处于推广试运行阶段;福建省自行建设的交换服务器已通过与国家级管理服务系统联调测试,接入国家平台基础交换网络,并已实现福建省物流信用信息开放共享。辽宁省厅组织编写了区域交换节点建设方案。 贵州省交通运输厅厅长陈志刚一行考察平台 5月7日,贵州省交通运输厅厅长陈志刚一行调研国家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简称"平台")。陈志刚厅长一行参观了平台展厅,并听取了浙江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平台建设相关情况介绍,了解了浙江交通大物流建设、浙江区域交换节点的主要做法和经验。双方就下一步如何在交通运输部主导建设的平台框架下推进区域交换节点建设并开展互联应用,以及如何通过物流信息化建设促进本省物流转型升级等进行了深入交流。 陈志刚厅长表示,贵州省交通运输厅高度重视物流信息化建设对于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意义,目前,贵州正研究区域交换节点建设方案。通过此次座谈交流,对平台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区域交换节点建设形成了初步的概念,有利于进一步理清贵州区域交换节点建设和物流信息化发展的推进方向和建设思路。双方表示,希望下一步进一步加强两省之间的联系交流,加快推进区域交换节点建设和大型企业互联应用,加强两省人车户、物流园区等物流公共信息的交换共享,更好地培育物流市场,引导现代物流的发展。 浙江加快推进医药供应链信息互联 4月15日,国家交通运输物流公共公共信息平台(以下简称"公共平台")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参加了浙江省药监局举办的《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以下简称药品GSP)培训班活动,来自全省的近千名(共三期)医药企业质量负责人听取了平台管理中心对于公共平台的介绍,包括平台的建设情况、医药供应链互联服务以及应用服务等。 公共平台自2011年开始探索医药供应链互联项目,经过3年多的发展,目前已经有华东医药、珍诚医药、英特医药、康恩贝制药、济民医药等多个企业加入了公共平台,实现与下游承运商之间的物流信息对接。医药企业与承运商的物流信息通过电子化的方式进行交换,不仅实现了上下游企业间的数据共享,减少了信息重复录入、提高了信息传输效率和准确性,更重要的是有效实现了对委托运输配送订单的跟踪、追溯,满足新版GSP对运输环节药品质量的管理要求。 公共平台对医药供应链互联项目模式的探索和应用,得到了浙江省药监局的大力认可,6月26日,浙江省省药监局副局长吴宁一(巡视员)一行就省药监局与公共平台合作事宜与平台管理中心进行了深入交流讨论,省药监局充分认识到公共平台作为物流信息高速公路,对加强医药行业管控、提高企业经济效率所具有的良好推动作用。双方考虑采用联合发文的方式,在全省范围内推动互联标准和典型经验的宣传;未来可通过共建药品和食品的供应链信息体系等形式开展进一步的深入合作。 目前浙江正基于公共平台着力推进医药供应链信息互联实施方案及互联标准的制定工作,促进医药供应链互联工作的进一步规范和推广。 ——5月29日,交通运输部运输司在杭州组织召开了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工作研讨会。交通运输部运输司巡视员徐亚华参加了会议并进行指导。会议介绍了浙江省通过电子运单加强危险货物运输管理工作的情况,及其对提升危险货物运输企业信息化水平,提高企业内部管理、降低安全风险,提升行业监管水平等方面的效用,建议交通运输部推进横向部门信息互联、省际信息共享等。徐亚华巡视员指出"公共平台"建设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与国家发展战略规划非常吻合,解决了很多行业管理难题,效果明显,具备进一步扩大推广的基础和条件。下一步,建议将危化品运输管理的浙江经验进行归纳总结和提升,建立危化品运输管理的长效机制,将"公共平台"相关建设与联网联控系统具体的管理工作结合起来,进一步向全国推广。 ——6月12日,上海铁路局和浙江省交通运输厅就发展综合运输体系合作进行了座谈,上海铁路局与浙江省交通运输厅就关于推进铁水联运、促进共同发展达成初步战略合作意向。据了解,通过本次会议的沟通,双方一致认为拥有共同的价值观和奋斗目标,合作潜力巨大,下一步双方将进一步明确合作意向,优化协议内容,明确合作机制,同时选择试点单位,制定具体的实现双方合作方案,7月中旬双方将正式签订合作协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