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简报(201601期)
本 期 目 录
◆ 以“东北亚物流信息服务网络”为样板,加快推进中国—东盟物流信息共享合作 ◆ 交通运输部年度工作对国家物流平台建设提出要求 ◆ 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相关司局调研国家物流平台管理中心 ◆ 交通运输部王水平副司长一行调研国家物流平台管理中心 ◆ 两会代表看平台 ◆ 东北亚物流信息服务网络(NEAL-NET)中方2015年度工作会议在广西召开 ◆ 东北亚物流信息服务网络(NEAL-NET)第十七次技术会议在日本召开 ◆ 国家物流平台力推中国—东盟港口信息互联互通 ◆ 交通运输物流信息互联共享标准(2015版)发布 ◆ 部补物流园区信息互联方案对接顺利 ◆ 简讯
正文 以“东北亚物流信息服务网络”为样板 加快推进中国—东盟物流信息共享合作 中国交通运输部部长杨传堂在第14次中国—东盟交通部长会议上提出:以“东北亚物流信息服务网络”为样板,加快推进中国—东盟物流信息共享合作,着力构建区域内海陆空一体化无缝运输物流网络。 2015年11月5日,第14次中国—东盟交通部长会议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召开。中国交通运输部部长杨传堂与马来西亚交通部部长廖中莱共同主持会议,东盟十国交通部部长(副部长)和东盟秘书处副秘书长与会。 在会议审议环节,杨传堂根据双方当前合作项目的实施情况,提出了明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双方合作思路:一是以建成东盟共同体为契机,进一步对接“一带一路”互联互通倡议与东盟交通战略规划,协力谋划中国—东盟交通发展大战略;二是以中国—东盟基础设施网络为基础,积极开拓双方交通科技合作新领域,“硬件”“软件”双管齐下,联动深化中国—东盟交通互联互通;三是以“东北亚物流信息服务网络”为样板,加快推进中国—东盟物流信息共享合作,着力构建区域内海陆空一体化无缝运输物流网络;四是以《中国—东盟海事教育与培训发展战略》为指导,继续深化中国—东盟海事教育培训合作,为海上丝路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五是以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等融资平台为抓手,合力推动海上搜救、航道整治、水上监管等重大项目实施,努力提升区域水上安全。 东盟各国交通部长们积极回应杨传堂的各项倡议,表示愿与中方一道,为推进中国—东盟交通各领域互联互通、共同建设“一带一路”作出贡献。
交通运输部年度工作对国家物流平台建设提出要求 在交通运输部部长、党组书记杨传堂所作的题为《全面深化改革 加强法治建设 在新常态下推进交通运输科学发展》的工作报告中,两次就国家物流平台建设作出要求。 报告在明确“十三五”时期交通运输发展基本思路时,杨传堂提到推进各种运输方式信息互联互通、便捷查询,扩大公交一卡通使用范围,拓展ETC应用领域,加强国家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吸引社会资源利用大数据开展服务,让运输服务更智慧。 在部署2016年工作任务时,杨传堂提到,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推进物流大通道建设,继续深化铁水集装箱联运试点工程,启动实施货运车型和设施装备标准化工作,推广甩挂运输试点经验和依托互联网平台的“无车承运人”发展模式。促进交邮融合,推动完善农村物流体系,推进农村物流与电子商务融合发展。大力推进国家物流平台建设,着手研究物流信息大数据中心建设。
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相关司局调研国家物流平台管理中心 2016年2月24日,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相关司局等联合调研国家物流平台。调研组充分肯定了国家物流平台建设理念、具体成效。国家发改委基础产业司司长费志荣表示,“全链条、大平台、新模式”将成为未来推动交通与物流融合发展、促进物流链各环节全面打通的基本要求,即消除行业壁垒和体制机制障碍,并利用互联网技术搭建公共平台、整合物流数据,实现全链条、无障碍、高效率的“一单制”物流运输服务。国家物流平台在国家级公益性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方面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是顺应时代潮流和符合国家战略的重大工程,要以其为主要载体,借力信息化,进一步推动交通与物流融合发展,值得肯定和借鉴,也对其发展寄予厚望。 对于下一步如何建设和推广国家物流平台,调研组建议,要将国家物流平台作为推进交通与物流融合发展的主要载体,从国家战略角度对其“十三五”及未来发展进行规划设计,进一步厘清自身定位、功能、机制,强化公共性、公益性、公信力,深化标准建设、基础交换、政务公开、诚信促进、跨界连接、国际互联等功能建设,将交通提质增效与物流高效发展相融合,真正实现“物畅其流”,更好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
交通运输部王水平副司长一行调研国家物流平台管理中心 2016年2月29日,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王水平副司长一行调研国家物流平台,充分肯定了国家物流平台公益性、开放性、共享性的定位和近年来取得的巨大成效,并对国家物流平台继续做好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 王水平副司长一行听取了国家物流平台建设情况汇报。王水平副司长指出,建设国家物流平台是做了一件大事、一件难事,还是一件大好事。这真是一个好平台,应该好好地把它用起来,并向全行业好好推荐和推广。在谈到国家物流平台下一步工作时,王水平副司长强调:一是要处理好平台的开放性与一些企业封闭性之间的关系,用诚信、用法治、用合同来解决这个问题,要签订合同让企业感到它的商业秘密和利益能够得到保障;二是要始终坚持国家物流平台是个服务平台的定位,深入思考如何为更多企业服务、如何拥有更多的资源来为合作伙伴做更多的服务。
两会代表看平台 全国人大代表一行调研国家物流平台 2016年2月1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姒健敏,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内司委副主任委员王胜明,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冯长根,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杨卫等近60名全国人大代表参观考察国家物流平台,代表团充分肯定国家物流平台建设成效,共商推进国家物流信息化大计。 代表团表示,国家物流平台搭建起无形的“物流信息高速公路”,以信息化带动物流业转型升级,是互联网时代政府创新公共服务的有力实践。对于国家物流平台的未来发展,全国人大代表们纷纷建言献策。他们建议,在引导物流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的过程中,要进一步挖掘国家物流平台的市场价值,引入民营企业、行业协会等社会力量,探索政府和市场共建模式,将“有形的手”和“无形的手”相结合,推动国家物流平台可持续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为优质的公共服务。 郑杰:建议开展国家物流平台互联示范工程 今年两会,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移动浙江公司董事长郑杰建议,要进一步加大国家物流平台建设力度。郑杰认为,单一企业很难解决物流信息共享标准统一的问题,而国家物流平台的建设,可以统一物流信息标准,提供基础性数据交换平台,实现信息互联共享,降低中小企业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但从该平台总体运转现状来看,信息化水平仍存在一些问题,包括平台推广力度有待加大,应用范围有待拓宽,部分政府公共信息资源开放力度还有待加强等。对此,他提出四点建议: 一是进一步加大该平台建设及推广力度,将这个“无形基础设施”和铁路、公路、机场等有形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安排,充分利用该平台服务“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等国家战略中的物流信息互联共享。 二是建立国家物流平台建设综合协调机制。成立以中国铁路总公司、中国民航信息集团公司、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等行业龙头为平台建设核心骨干,以交通运输企业、通信运营企业、信息服务企业、电子终端企业为主力,以高校和科研机构为支撑的共建创新联盟,集中力量解决当前产业发展中遇到的各种瓶颈问题。 三是建议“十三五”期间,国家发展改革委与交通运输部在全国范围内统筹布局,开展交通互联应用试点示范工程,逐步带动全国各领域、各省份全覆盖。 四是推进国际物流信息共享交流合作,推动国家物流平台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各重要港口开展技术对接与信息互联,形成统一的物流信息公共服务国际标准,提升国家物流平台国际影响力。
东北亚物流信息服务网络(NEAL-NET)中方2015年度工作会议在广西召开 2016年2月2日,东北亚物流信息服务网络(NEAL-NET)中方2015年度工作会议在广西南宁召开。交通运输部国际合作司、综合规划司,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湾办公室、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湾港口管理局、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NEAL-NET秘书处等单位领导和代表参加了会议。 会议听取了NEAL-NET秘书处关于NEAL-NET中方2015年度的工作报告,总结了NEAL-NET在新增互联港口数量、扩展查询服务功能、优化技术改造升级、加强国际合作交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等方面取得的新成绩、新突破,研究了NEAL-NET2016年的工作思路,并就NEAL-NET如何与广西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中国-东盟物流信息平台对接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助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及NEAL-NET如何与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进行钦州港等港口的集装箱船舶动态和集装箱状态信息互联互通、实现信息共享进行了专题研究,并现场考察了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信息调度中心。 交通运输部国际合作司对会议作了总结,2016年希望NEAL-NET要重点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夯实内在基础,抓好合作机制自身建设,扩大互联、扩充功能、扩展应用;二是加强国内协调,抓好与有关单位和部门的相互支持与配合,实现统筹发展,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三是对外服务国家战略,抓好NEAL-NET的对外交流合作,助推“一带一路”和技术标准“走出去”。
东北亚物流信息服务网络(NEAL-NET)第十七次技术会议在日本召开 2016年3月3日至4日,东北亚物流信息服务网络(NEAL-NET)第十七次技术会议在日本东京召开。NEAL-NET秘书处的中方成员代表,与来自日本、韩国的相关政府官员和物流领域的技术专家及马来西亚巴生港港务局官员参加了此次会议。 NEAL-NET在中日韩三方的共同努力下,已经在集装箱船舶动态、集装箱状态信息共享标准、推动三国主要港口根据标准开展试点接口改造和互联共享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本次会议就中日韩三方关于NEAL-NET互联港口的拓展和船舶动态信息向从集装箱船舶向其他类型船舶扩展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研究了三国互联港口数据质量测试机制、管理者手册修订、海关通关状态事件定义、数据质量提升等技术性问题,并与马方就马来西亚巴生港与NEAL-NET开展合作进行了细致商讨。与会各方就会议议题达成共识并形成会议纪要。 此次会议是NEAL-NET技术会议第一次由中日韩之外的国家代表共同参加,体现了NEAL-NET在推动区域推广、加强国际合作方面作出的努力和推进成效。同时,中日韩三方通过此次会议,在推动扩展互联范围、增加服务内容、深化数据共享等方面也取得了新的进展。
国家物流平台力推中国—东盟港口信息互联互通 服务“一带一路”战略 2016年2月,NEAL-NET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北部湾办公室、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就NEAL-NET如何与广西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中国-东盟物流信息平台对接合作,助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进行了专题研究。 会议研究了NEAL-NET与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中的中国-东盟物流信息共享合作平台的关系定位、合作内容、合作形式等议题。会议明确,NEAL-NET与中国-东盟物流信息平台要加强工作联系和业务交流,下一步中国-东盟物流信息平台派人参加中日韩技术会议、国家物流平台工作例会等。会议建议,在对外交流合作等方面,中国-东盟物流信息平台将作为国家物流平台东盟交换节点,承担国家物流平台对东盟相关国家物流信息互联相关工作,对外形成国家合力;NEAL-NET和中国-东盟物流信息平台将在国家物流平台已有的技术、标准、网络等的基础上开展自身建设,收集、共享和应用各自对应区域内的物流信息,做到统一标准、统一技术,避免资源浪费、重复建设和互联孤岛。港口互联方面,NEAL-NET与广西北部湾港务集团所辖三个港口(钦州港、北海港、防城港)进行集装箱船舶动态信息与集装箱状态信息的互联互通。在与中马港口合作联盟的对接和互联方面要相互通气、密切配合,对外要借鉴NEAL-NET的工作机制,使用国家物流平台的标准和交换网络,推动技术标准“走出去”。
交通运输物流信息互联共享标准(2015版)发布 《交通运输物流信息互联共享标准(2015)》(简称新《标准》)正式对外发布,其中增加了装箱单和设备交接单电子单证、平台服务功能调用接口技术要求等标准,修订了道路运输电子单证、物流资源应用服务等标准内容。 《交通运输物流信息互联共享标准》于2014年交通运输部季度新闻发布会上首次正式对外发布,由基础标准、平台互联与交换标准、应用与服务规范、标准升级维护管理规范和标准符合性测试规范组成。随着国家物流平台用户数量越来越多,需要覆盖的信息范围越来越广,对于标准的功能需求也随之扩大,原有的标准已不能充分满足用户的需求。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标准工作组针对标准平台业务拓展实际情况,对原有标准持续加以修订和完善,推出了《交通运输物流信息互联共享标准(2015)》。 2015版《标准》新增了装箱单和设备交接单电子单证、平台服务功能调用接口技术要求、信用应用服务等标准;修订了数据元(代码集)、道路运输电子单证、海运托运单和配舱回单电子单证、车货跟踪应用服务、物流资源应用服务等标准内容。其中,2015版道路运输电子单证的修订内容主要基于冷链运输、食品药品运输及移动APP应用的相关需求开展;新增平台服务功能调用接口技术要求,使平台的技术标准框架内容更加完整;新增了平台服务功能调用接口技术要求,作为业务报文上传这种信息共享方式的补充,企业若有查询信息的需求,可发起请求,通过平台直接查询,实现不落地数据的信息查询和共享,提高信息共享的效率。 2015版《标准》不但使道路运输电子单证标准覆盖业务领域更广,而且进一步完善和充实了平台标准框架,标准各部分内容更加完整和成体系化,不断满足交通运输物流信息共享、信息交换与应用服务的需求。
部补物流园区信息互联方案对接顺利 2015年7月,交通运输部印发了《关于开展部投资补助物流园区信息互联技术对接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省厅组织部补物流园区企业技术负责人根据计划赴国家平台管理中心对接互联技术方案。8月起至今互联方案对接工作在平台陆续开展7期,共对接全国物流园区61家。平台园区组负责人向前来参会的部补物流园区企业技术、业务等负责人介绍了物流园区的互联工作意义,并对《物流园区互联应用技术指南》和《物流园区互联实施方案》进行了详解,同时还安排与会的物流园区参观体验已互联的传化富阳园区,对物流园区进行了基本信息录入和互联方案对接,明确了部补物流园区实施互联的工作流程和互联实施要求。 2014年,部综合规划司起草了《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物流园区互联应用工作推进方案》,明确了物流园区互联应用工作具体的要求。随后,部科技司于2015年印发的《物流园区互联应用技术指南》,进一步指导物流园区信息互联应用改造。物流园区可以通过改造自身的业务信息系统,借助国家物流平台这一公益、开放、共享、包容性的物流信息基础网络,实现与各方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并可利用平台享受信用、跟踪等相关增值服务,开发交易、跟踪、代收货款、物流保险等丰富的商业应用。 园区对接为园区互联工作的推进和深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平台的园区通管理中心,在互联完成后,交通主管部门可以实现全国园区管理一张图,所有部补园区的基本情况、车位情况、专线数量、仓储面积及三产配套等信息一键点开,一目了然,并通过对 各园区的车辆进出数据等大数据分析对园区业务情况基本把握,甚至能为当地经济运行情况提供参考依据。对园区经营管理方而言,物流园区间业务信息的互联和共享,可以实现园区间业务协同作业,增加业务量和客户对园区业务的粘性。同时由于平台对接的各个物流园区的会员信息实现了实时同步共享,园区会员可以在任意园区享受停车、餐饮、住宿、加油、维修等服务。同时通过园区信用信息互联,记录物流从业人员经营交易行为,建立人员诚信信息档案,实现跨园区的用户诚信度积累构建物流行业诚信体系,减少骗货、拖延支付货款等失信现象的发生。未来,通过园区互联,物流业务跨园区的协同作业将成为主流,货主一键发货、司机无缝找货,智能化配货,远程费用结算及支付服务,都成为可能。
简讯 —— 2015年11月23日,浙江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夏宝龙一行调研国家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夏宝龙充分肯定平台前期建设取得的成绩,希望平台进一步做大做强,以信息化带动物流业转型升级,提升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2015年12月,国家物流平台应邀参加第二届互联网大会活动,在“互联网之光博览会”进行了布展,并在品牌发布区举办了以“连接改变物流”为主题的发布会。发布会上,国家物流平台首次向社会发布三大类政府基础服务——标准服务、交换服务、公共信息服务,还正式对外发布四大类共八款“平台+”应用产品。这四大类产品抓住供应链上生产、流通、消费、服务等重要环节上关键痛点,解决市场刚需,给用户带来了全新的消费体验。会上,四方物流、要发货、园区通、易代收、快货运、跨境电子商务、宁波航交所“海上丝路指数”、亿海蓝八款“平台+”应用产品依次亮相,向公众展示了与国家物流平台互联互通带来的深刻变化。 ——国家物流平台参加ISO TC204智能运输系统技术委员会第46次会议。此次会议进一步加强了国家物流平台与ISO国际标准组织的工作联系,为标准工作与国际接轨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启示,并获取了相关国际标准资料,为国家物流平台今后在标准方面的学习和研究创造了更多条件。同时,ISO专家也为国家物流平台提供了更多其他国际标准组织的信息与沟通渠道,推动了国家物流平台在物流信息化标准研究与应用方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2015年11月9日,清华大学及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一行调研国家物流平台。调研组一行对国家物流平台建设在推进我国物流信息化、智能化、可视化、组织化,推进物流资源跨界共享和整合优化方面的意义和成效表示肯定,双方就如何下一步如何推进国家物流平台“十三五”实施方案编制、开展物流数据安全保障和分析合作、加强技术研究和项目及课题合作、提供平台建设人才支撑、助力国家物流平台与市场、国际对接、进行商业模式创新等方面进行了交流,表示要进一步加强合作,促进双方资源共享和合作共赢。 ——辽宁省按照交通运输部有关要求,正有序推进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和区域交换节点的建设。辽宁省信息平台继2014年顺利与国家平台实现对接后,目前已完成船舶动态、集装箱动态及危险货物等信息共享,并实时提供全省路网路况、物流企业资质、物流基础设施、政策法规及行业资讯等政务类服务信息查询。2016年,辽宁省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将逐步完成物流园区接入、互联应用项目研发、门户网站二期开发以及与其他相关行业管理部门数据对接等工作,实现跨行业、跨部门、跨领域间物流信息互联互通,不断汇聚物流行业信息,提升服务能力与水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