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简报(201704期)
本 期 目 录 ◆只需报一次 仅需连一次 最多查一次 ——国家物流信息平台服务企业“最多跑一次”见实效 ◆共享物流数据 共推诚信联盟 ——国家物流信息平台正式发布物流大数据 ◆交通运输部综合规划司总规划师、司长陈健一行调研国家物流信息平台 ◆国家民航局发展计划司司长王长益、运输司副司长于彪一行调研国家物流信息平台 ◆中外运长航集团调研国家物流信息平台 ◆动态监测助力全国无车承运人试点 ◆NEAL-NET第二十一次技术会议在韩国釜山召开 ◆东北亚物流信息服务网络(NEAL-NET)半年度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国家物流信息平台与马来西亚巴生港务局签订合作意向书 ◆NEAL-NET中方与国际港口社区联盟(IPCSA)深化合作共推港口物流信息共享 ◆简讯 只需报一次 仅需连一次 最多查一次——国家物流信息平台服务企业“最多跑一次”见实效 国家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简称“国家物流信息平台”)自2007年启动建设,是由交通运输部牵头,职能部门、科研院所、软件开发商、物流企业等多方参与共建的一个公益、基础、开放、共享的公共物流信息服务网络,是一项政府主导的交通基础设施工程和物流信息化推进工程。 近年来,国家物流信息平台在推动互联网时代政府转型升级和企业“最多跑一次”过程中,充分发挥标准服务、交换服务和数据服务功能,实现了“只需报一次、仅需连一次、最多查一次”的目标,成为新时期政府转型升级背景下“最多跑一次”的有力注脚和生动演绎。 一、一网络贯通,服务政企高效连通,企业“只需报一次” 就企业层面而言,国家物流信息平台互联物流企业与交通、海关、国检、药监等行业监管部门,借助平台,企业只要一次性录入,就可以高效连接政府相关部门,避免了多头、多方申报的乱局。在药监互联上,已有6家试点企业实现互联,方便企业申报、查询等;在国检互联上,推进浙江进出口检验检疫局与萧山机场报检互联工作,8类报文通过国家物流信息平台实时交换,实现了申报检信息的无纸化操作和国检处理结果的即时反馈;在海关互联上,实现与杭州海关放行信息互联,提高了放行效率。 就行业管理部门而言,通过国家物流信息平台整合政府和公共节点的物流信息资源,实现部门间以及与监管单位信息联网,强化了政府事中事后监管的能力,实现了“互联网+政务服务”监管模式的创新。如通过平台启用电子运单管理系统,道路运输管理部门实现了对670余家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13880辆危货运输车辆危险品运输的实时动态跟踪、预警报警和“联网联控”。通过平台建设的部无车承运人试点企业监测系统,实现了281家全国无车承运人试点企业的高效监管。通过平台与环保部门联合发文推动,浙江省危险废弃物信息互联稳步推进。 二、一标准到底,服务企业高效协同,企业“仅需连一次” 国家物流信息平台引导企业遵循统一的信息交换标准,改变了传统企业间信息交换接口繁多、标准不统一的问题,促进了多种运输方式、基础设施信息的互联互换,上下游企业间物流信息交换将由原来的“多对多”关系转变为“多对一对多”的关系,有效解决了物流“信息孤岛”问题,降低了产业链中信息对接成本,提升了整个产业链的物流透明度和柔性化水平。 同时,平台推进国内主流物流管理软件支持标准互联接口,目前已完成52个物流管理软件的标准化认证,可以使企业系统互联周期从8个月缩短为1周。截至目前,国家物流信息平台已互联45万用户,日交换量高达2000万条,提高物流协同效率20%。以华东医药通过国家物流信息平台实现与物流商信息系统的互联为例,通过国家物流信息平台,华东医药与下游承运商实现数据实时对接,降低企业协同的人力和单据成本50%,信息沟通差错率从原来的3%降到0.05%,提高物流协作效率80%以上。 三、一窗口对外,服务企业信息畅通,企业“最多查一次” 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思路,国家物流信息平台整合了分散在各个领域的物流信息资源,推进政务类信息、基础设施类信息和行业类数据信息开放,打造交通运输物流大数据中心,形成“一个窗口”对外的门户效应。特别是对于公铁水空运输大数据资源的整合利用,有望在国家层面打造“交通运输物流大数据云图”,实现物流动态信息的实时运行和监测。 整合运政系统信息,可向社会提供全国830万运输业户、1331万辆运输车辆、2536万从业人员的注册信息,实现浙江、福建、湖北、上海等省市8家省级运政系统信息共享。整合营运货车定位信息,初步集聚了全国30余万辆货车实时位置数据,118家物流园区实现了互联园区信息互联共享。整合港口船舶、集装箱状态信息,与全球三大海运承运平台之一的CargoSmart(货讯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实现全球90%以上的集装箱船舶动态数据互联。整合海关通关状态信息,提供杭州海关、宁波海关通关状态信息查询。整合铁路物流状态信息,完成全国铁路物流状态信息查询。整合航空物流状态信息,与萧山、宁波、温州机场系统对接共享本地航空货物状态查询信息。整合跨境电商产业链信息,全国率先打造跨境电商物流信息服务的基础平台和集“关、税、汇、检、商、物、融”于一体的“单一窗口”,牵头构建支撑杭州跨境电商综试区的“六体系两平台”信息化服务保障体系,促进跨境电商产业链各环节的信息互通与资源共享,提高通关效率。截至目前,国家物流信息平台日均信息查询量120万次,有效解决我国物流公共信息资源零散、物流行业信息服务需求难以有效满足的问题。 根据国务院《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对国家物流信息平台的定位要求,“十三五”期间,国家物流信息平台将致力于成为跨运输方式信息交互共享的“电子枢纽”,跨部门物流相关政务信息对社会开放共享的“一站式窗口”,跨国界物流信息连通共享的“中国平台”,为建设覆盖全国、连通世界的高效无缝物流体系提供有力支撑。下一步,国家物流信息平台将持续深化“一网络贯通、一标准到底、一窗口对外”工作,在服务企业“最多跑一次”中发挥更多实效。 共享物流数据 共推诚信联盟——国家物流信息平台正式发布物流大数据 8月30日,国家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简称“国家物流信息平台”)数据资源目录推介会在杭州召开,来自全国的104家无车承运人企业和第三方物流企业代表参加了会议,在会上国家物流信息平台正式向社会发布并推广跟踪、信用两类数据服务,并联合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简称“中物联”)发出倡议,共建物流诚信联盟。 国家物流信息平台是交通运输部和浙江省委省政府部省共建的一项物流信息化推进工程,主要提供标准服务、交换服务、数据服务三大基础服务,即通过制定物流信息互联共享标准、构建物流信息基础交换网络、打造物流信息开放共享一站式窗口,推进物流信息互联共享。 一、开放数据资源 “一站式窗口”服务物流信息高效畅通 国家物流信息平台通过整合分散在各个领域的物流信息资源,推进政务类信息、基础设施类信息和行业类数据信息开放,打造交通运输物流大数据中心,目前已形成数据资源开放共享目录,将陆续对外开放相关物流公共信息,形成“一个窗口”对外的门户效应。 此次会议国家物流信息平台正式对外发布数据资源目录中的跟踪、信用两类数据服务。其中,跟踪数据涵盖全球18万艘货运船舶实时位置及历史轨迹数据,东北亚地区16个港口集装箱状态数据,全国400余万辆12吨以上货运车辆实时位置及历史轨迹数据,浙江省内3大空港作业数据,浙江口岸、宁波口岸货物通关状态数据等;信用数据则包括道路运输管理部门注册登记的从业人员、车辆、企业资质信息,全国830万家物流企业工商信息,全国个人身份证信息真实性核验等。 此次发布的跟踪数据和信用数据,既包括国家物流信息平台自身整合的政务类公共信息、重要物流节点信息等物流公共基础数据,也包括来自中交兴路、数据宝、中胜、宝船网、船讯网等数据服务商的数据。用户可以通过国家物流信息平台的统一入口,实现上述跟踪数据和信用数据的一站式查询,动动鼠标便能获知货物在途实时位置、核验合作对象相关资质将成为现实。 跟踪数据和信用数据的查询、核验之外,用户还可以利用国家物流信息平台提供的“数据池”,深度挖掘数据背后的价值。以保险等增值服务商为例,保险服务商可利用国家物流信息平台整合的跟踪数据和信用数据,由此从粗放承保转变为精细承保,为物流企业提供更趋精细的风险保障服务。 二、共建诚信联盟 与中物联共推物流诚信体系建设 中物联统计数据显示,作为当前全球最大的物流市场,去年我国物流业从业人员超过5000万人。物流业与互联网的加速融合,打破了传统的熟人合作模式,通过线上线下平台,维系众多陌生关系、与陌生对象开展合作,正在成为物流市场交易的常态。 然而物流诚信体系的不健全,让物流各方面临众多交易风险。如杭州鹏达物流有限公司曾遭遇货车司机骗货,并勒索赎金40万元,后辗转抓获司机并审讯得知,该司机已通过同样手段向多家物流企业骗货、勒索达17次。正因为物流企业之间没有失信者信息的共享渠道,才让骗局屡屡出现,企业希望尽快建立物流信用体系及失信惩戒机制,帮助其快速、有效甄别失信者。 会上,国家物流信息平台和中物联发出倡议,共建物流诚信联盟,推进物流交易过程中合作对象信用记录的互联共享,避免物流企业遭遇二次伤害;同时通过“黑名单”的形式,联合抵制、惩戒失信者,使失信者“一处失信,处处受限”。 国家物流信息平台的数据资源目录中,目前已初步集聚了道路运政信息、工商注册信息、公安身份证信息等静态的信用数据,随着国家物流信息平台和中物联共建物流诚信联盟,物流交易过程信用记录等动态信用数据的互联共享也将成为可能,以数据服务助推物流业信用体系建设。 交通运输部综合规划司总规划师、司长陈健一行调研国家物流信息平台 7月11日,交通运输部综合规划司总规划师、司长陈健,交通运输部综合规划司,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交通运输部规划院、科学院等相关负责人,集中调研国家物流信息平台。 调研组一行听取了关于国家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情况,浙江长运物流、浙江专线宝网阔物联、上海龙琨保险三家企业分别从公路运输、无车承运人平台、物流保险跟国家物流信息平台互联的好处进行了分享和交流。 交通运输部综合规划司总规划师、司长陈健充分肯定了这些年来国家物流信息平台的成效。他表示,为实体经济降本增效已成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其中便涉及社会物流成本的降低,在此方面,国家物流信息平台具备良好基础,拥有广阔发展空间,接下来要进一步规划好、设计好、应用好国家物流信息平台。 国家民航局发展计划司司长王长益、运输司副司长于彪一行调研国家物流信息平台 7月25日,国家民航局发展计划司司长王长益、运输司副司长于彪一行,带着如何破解“重客轻货”、“航空物流信息孤岛”等一系列行业发展问题来到国家物流信息平台。 王长益表示,发展航空物流,信息互联发挥着关键作用。国家物流信息平台在物流业降本增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方面已经发挥了积极作用,在推进航空物流信息化发展方面更是具备了先发优势。国家民航局将在整合自身现有资源的同时,积极参与到航空物流互联共享的实践中,与国家物流信息平台一道推动航空物流信息化发展,破解航空业长期存在的“重客轻货”、“航空物流信息孤岛”等发展难题,为推进全国多式联运示范项目与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提供支撑。 中外运长航集团调研国家物流信息平台 8月4日,国内最大综合物流服务供应商中国外运长航集团总经理宋德星一行调研国家物流信息平台,提出推进政企合作,利用中国外运长航集团的优势资源,结合国家物流信息平台标准、交换和数据三大基础服务,双方共同探讨合作模式并深度挖掘市场化运作的服务价值。 作为国内最大的综合物流服务供应商,中国外运长航集团以物流为核心主业,是国内最大的国际货运代理企业、航空货运和国际快件代理企业,以及国内第二大船务代理企业,是国内唯一能实现远洋、沿海、长江、运河全过程物流服务的航运企业。2015年,经国务院批准,中国外运长航集团整体并入招商局集团,成为其全资子公司,两大央企的运力整合,使其成为与中国远洋海运集团并立的国内两大航运巨头。 国家物流信息平台与中国外运长航集团的合作已在浙江先行先试。截至目前,中外运长航集团已有中外运浙江分公司、中外运空运浙江分公司等8家单位与国家物流信息平台实现互联互通,这些企业可以依托国家物流信息平台的公共订舱服务平台和电子放箱服务平台,线上订舱、放箱,改变了过去通过电话、邮件、传真等传统方式查询货物状态的业务场景,提升供应链上下游协同效率;同时,这些企业还可以通过国家物流信息平台,获取到浙江范围内100%的堆场信息、98%的拼箱仓库信息以及中日韩三国26个港口集装箱船舶动态信息等物流信息。 调研组指出,服务创造价值,国家物流信息平台的三大基础服务及其成效,充分体现了政府服务为物流业降本增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造的价值。下阶段,中国外运长航集团将考虑和国家物流信息平台建立合作机制,从国家物流信息平台现有的26个应用场景中,选取多式联运、无车承运人、跨境电商等作为合作重点,完善国家物流信息平台的公益性服务,并共同推进市场化应用服务,深度挖掘增值服务价值。 动态监测助力全国无车承运人试点 2016年11月,交通运输部在全国启动了无车承运试点工作,共选择确定了283家无车承运企业纳入试点。为防控试点风险,确保把“好经念好”,切实发挥无车承运在支撑物流业降本增效中的作用,国家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受交通运输部委托开发了部无车承运试点运行监测系统,并于2017年2月底正式上线,利用信息化手段,对试点企业经营行为进行动态监测。 截至到2017年6月底,全国共281家试点企业完成了与部监测平台的对接,并结合业务实际,累计上传了无车承运经营相关数据750多万条。 运行监测实施以来,无车承运数据的综合异常率呈现总体下降趋势,上传数据质量稳步提高,试点运行监测工作逐步实现了常态化和制度化。试点企业共整合货运车辆近9万辆,运力规模达247万吨。 下一步,国家物流信息平台将继续配合有关部门,加强无车承运试点运行监测,完善监测平台功能,提高数据质量和智能校验水平,配合交通运输部适时发布试点中期运行监测分析报告,促进无车承运物流规范健康发展,助力物流业降本增效。同时,利用国家物流信息平台的互联共享功能,助推试点企业延伸服务链条,发挥供应链协同最大效益。 NEAL-NET第二十一次技术会议在韩国釜山召开 2017年7月13日至14日,东北亚物流信息服务网络(NEAL-NET)第21次技术会议在韩国釜山召开。NEAL-NET秘书处的中方成员代表,与来自日本、韩国的相关政府人员和技术专家等参加了此次会议。 会议上中日韩三国对2017年中日韩三国新增港口工作情况进行了探讨,三国将于8月份对新增的北海、钦州、防城、大连、平泽、蔚山、新泻和四日市8个港口进行正式发布。在国际合作方面,为进一步推动跨国港口物流信息互联共享,中方积极推动与国际港口社区联盟(IPCSA)、亚太港口服务组织(APSN)及国际港口葡萄牙锡尼什港和马来西亚巴生港的合作,并拟于第22次技术会议上与葡萄牙锡尼什港及马来西亚巴生港签订合作协议。在标准制定方面,通过中日韩三国对NEAL-NET标准不断的研究讨论,已于今年6月在联合国UN/CEFACT标准化机构新增海关通关标准代码集,并进一步对新增集装箱进出口标识等多式联运物流状态标准进行研究,为三国标准从集装箱海运延伸到多式联运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同时,三国为了进一步推广NEAL-NET服务及提高服务质量,共同制定通用调查问卷并开展问卷调查工作。会议最后,为了进一步推进三国合作机制及港口互联共享,中方计划于2017年11月08日至11月10日在杭州召开第22次技术会议和国际港口物流信息化交流会。 通过此次会议,中日韩三方在标准制定、港口信息互联共享、国际组织合作和用户推广等方面进一步达成共识。同时,中日韩三方通过此次会议,在推动港口互联范围、提升数据及服务质量方面也取得了新的进展。 东北亚物流信息服务网络(NEAL-NET)半年度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2017年8月9日,东北亚物流信息服务网络(NEAL-NET)半年度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交通运输部国际司、规划司、水运局、运输司、科技司,部公路院、水运院,国家物流信息平台,NEAL-NET秘书处等单位参加了会议。部国际司副司长单红军出席会议并作总结发言。 会议听取了NEAL-NET秘书处关于上半年总结和下半年安排的汇报,讨论了NEAL-NET第22次技术会议暨NEAL-NET(中方)理事会会议方案和NEAL-NET组织架构中方人员名单调整事宜。 会议明确了下半年工作重点:进一步深化国际间物流信息互联共享合作,扩展与更多的国家、港口、国际组织的合作,扩展NEAL-NET覆盖范围,助推“一带一路”和NEAL-NET的技术标准“走出去”;要联合海事大学等高等院校推动工作;全力办好今年11月在杭州召开的NEAL-NET中方理事会。 国家物流信息平台与马来西亚巴生港务局签订合作意向书 为了进一步加强与国家物流信息平台合作,共同推动东盟地区物流信息的互联共享,共建全球港口物流开放共享新生态,7月7日,巴生港港务局主席、马来西亚前交通部部长、马来西亚总理对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特使丹斯里江作汉一行造访国家物流信息平台,共同商讨加快推进互联互通合作事宜。江作汉对巴生港和国家物流信息平台的互联合作表现出浓厚兴趣,他表示,NEAL-NET在欧盟地区的应用从巴塞罗那港开始,在东盟地区的应用可以试着由巴生港突破。 8月25日,国家物流信息平台受邀访问马来西亚巴生港,并就港口数据互联共享与巴生港务局签订了合作意向书,双方都希望尽快开展集装箱船舶动态信息数据互联对接工作。 此次签订合作意向书迈出了与巴生港合作的第一步,NEAL-NET也至此开启了与东盟地区港口信息互联与共享的推进模式。通过此次访问国家物流信息平台也向巴生港发出了邀请,邀请巴生港参加11月份在杭州举办的NEAL-NET第22次技术会议,并计划在此会议上双方正式签署合作协议。 巴生港是马来西亚最大港口,也是东盟第二大港口,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港。2016年,巴生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317万TEU,排名世界第11位,同比增长10.80%,为全球前30大集装箱港口中增速最快的一个。 NEAL-NET中方与国际港口社区联盟(IPCSA)深化合作共推港口物流信息共享 东北亚物流信息服务网络(NEAL-NET)中方积极推进国际港口社区联盟(IPCSA)港口物流信息互联共享。继与巴塞罗那港完成技术对接后,秘书处与安特卫普港、锡尼什港和阿布扎比港在积极开展相关工作。截至目前,安特卫普港正在技术对接中,锡尼什港、阿布扎比已同意签署合作协议,相关技术对接工作将持续跟进。 与欧盟港口的互联互通是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举措,对推进NEAL-NET标准的国际化具有重要意义。 简讯 ——8月30日,全国总工会党组成员尹德明,全总基层工作部、全总网络工作部、中国海员建设工会等部门相关负责人等一行调研国家物流信息平台。调研组一行听取了关于国家物流信息平台建设进展和成效,并就无车承运人监测系统建设事项进行了详细讨论。尹德明对国家物流信息平台建设表示充分肯定,指出国家物流信息平台是由政府主导建设,兼具公信力、权威性、公益性的国家级平台,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全国总工会将和国家物流信息平台保持合作对接,深入探讨如何依托物流信息化手段提升物流从业人员的管理服务水平,更好地提高工会管理服务效能,促进物流行业健康稳定发展。 ——6月28日,交通运输部人事教育司副司长王韬一行10人就道路货运行业健康稳定发展及从业人员状况专题调研国家物流信息平台。调研组深入了解了平台建设内容及历程,并与建设工作者进行了座谈。 ——8月9日,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主任曹德胜一行赴国家物流信息平台调研,了解了国家物流信息平台的发展定位、基础服务以及建设成效,双方就国家物流信息平台的运营服务模式、公共数据服务等可以合作的方面进行了充分的交流。 ——6月30日,交通运输部专委会、交通运输部公路院李爱民一行5人到国家物流信息平台调研无车承运人工作。调研组细致了解了无车承运的签约车辆结构、无车承运人与实际承运人的合作形式、运输安全过程监管等,并与省国税局、无车承运试点企业深入讨论了无车承运税收征管和保险问题。 ——8月23日,江海联运信息中心建设专题会议在国家物流信息平台召开,就江海联运信息中心组建方案进行了深入会谈,在目标定位、建设内容、时间节点、保障措施等方面达成了共识,并部署了下一步的重点工作任务。 ——国家物流信息平台与阿里巴巴集团、IPCSA携手共推物流信息共享标准。8月4日,国家物流信息平台与阿里巴巴就NEAL-NET标准工作情况和ISO/TC154的相关工作内容进行了深入探讨。会议决定在今年10月下旬召开的ISO/TC154年会上提出由国家物流平台、阿里巴巴和IPCSA在ISO/TC154下共同组建一个新工作组,主要开展物流数据共享标准的研究和制定。 ——8月17日,东北亚物流信息服务网络(NEAL-NET)中方成员赴越南西贡新港集团展开调研。双方就信息互联后的海外用户应用场景、数据的信息安全和港口信息互联标准和接入技术等内容进行了交流。西贡新港集团希望在未来可以通过合作交流互惠互利。此外,NEAL-NET中方成员也受邀参加了亚太港口服务组织(APSN)同期在越南举办的“港口与航运业重组:趋势与挑战”研讨会。来自13个经济体的100多名代表参会。NEAL-NET的建设成果及对港口信息化发展趋势的引导作用受到了参会代表的高度认可。 ——7月9日,国家物流信息平台管理中心受邀参加由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促进会和上海航运保险协会在上海主办的“2017海商大会”,发表了“国家物流信息平台数据服务体系”专题演讲,并与会企业代表分享了国家物流信息平台基于国际海运的各类应用和服务,引起业内广泛关注。 ——6月23日,国家物流信息平台管理中心受邀参加在深圳举行的2017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国际论坛暨第十一届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运营商大会,在会上作“国家物流信息平台数据服务体系”专题发言,并与会议代表分享交流了基于货运车辆卫星导航和定位的各类应用和服务。 ——7月上旬,国家物流信息平台携手物流软件服务商亮才科技,在杭州召开“升级!物流数字化产品研讨会”,70余位物流业专家、领导、学者围绕物流业发展新趋势、物流数字化产品选择、物流数字化升级实践等内容,展开头脑风暴。 ——7月17日,国家物流信息平台管理中心副主任胡嘉临一行考察了贵州大数据中心,调研了国家物流信息平台贵州区域交换节点建设情况,了解关于贵州发展大数据产业的背景、资源优势、发展现状和实际应用等情况,并和贵州省运管局、技术支撑单位贵州道坦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围绕该节点建设的进展、存在的困难与下一步发展方向进行了充分的交流。 |
